臺達:自動化行業老兵新傳
2020-3-17 來源: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回望和總結過去一年來的行業狀況。臺達 - 中達電通機電事業部機器人產品處經理林敬祐用了這樣一個詞語——兩極分化。冰火兩重天的市場情況下,有人歡喜有人愁。
當前,在中美貿易戰、整體經濟環境遭遇寒冬的情況下,汽車工業正面臨著洗牌:一方面,一些大型的企業需求仍舊很旺盛,而且國產機器人品牌替代國外品牌的趨勢也愈發顯現;而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卻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甚至面臨著被出局的危機。
即便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臺達還是實現了增長。而作為深耕自動化行業二十余年的行業老兵,身處智能制造大環境沖擊而成的“冰火時代”,臺達是如何突圍的?在普遍下滑的機器人市場,讓臺達保持增長的核心關鍵是什么?
順勢而為布局機器人
于1971年在臺灣成立的臺達是世界知名的電源管理及散熱解決方案供應商。近年來,臺達更是通過落實智能制造,積極應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工業自動化是其中最具戰略意義的一環。1995年,臺達推出了第一臺變頻器作為涉足自動化的第一步。如今,臺達在核心零部件領域已經擁有包括PLC、人機界面、變頻器、 交流伺服、運動控制、機器視覺、網絡通訊等產品在內的完整產品線。
而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臺達的布局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事實上,早在 2011 年左右,臺達便謀劃布局將觸角探入機器人行業。憑借著長期耕耘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深厚技術積淀,臺達迅速在自己工廠內部開始了機器人產品的研發與實驗。
2014年,臺達正式推出其自主品牌的SCARA工業機器人產品,正式進軍機器人行業;2015年,臺達再次推出兩款輕型機器人——垂直關節機器人DRV90L系列、SCARA工業機器人DRS60L系列。
到目前為止,臺達研發推出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包括水平關節型機器人(SCARA Robot)DRS40L/50L/60L/70L系列、垂直關節型(六軸)機器人DRV70L/DRV90L系列以及臺達天吊型機器人DRS60H系列。
二十余年的自動化浸染,臺達體內已經練就三大基因:
一是工藝基因。得益于臺達自身的產線應用,積累了深厚的產業know-how經驗,可以自客戶導入產品初期就介入并提供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二是技術基因。臺達產品種類齊全,目前已涵蓋控制、驅動、運動三大類產品,技術自主性高,且有專門的軟件開發團隊。
三是服務基因。臺達擁有密集的銷售與服務網點,可以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
正如林敬祐所說:“臺達機器人零部件自主率很高,目前除了減速器之外,其它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機器人關鍵元器件都是自主研發,整合度高。同時,我們的機器人產品均先在自己生產基地的實際導入應用,我們既是研發者也是應用者,所以,我們最能知道客戶的需求是什么,痛點在哪里,以及如何滿足。”
合縱連橫邁向整廠解決方案
對于臺達的優勢,林敬祐非常清楚:“在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當他們僅僅選擇購買機器人的時候,有很多選擇,但是如果他們需要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其中也包括變頻器等一些周邊的設備,他們的選擇就變得很少,而臺達是國內少數可以滿足企業整體解決方案需求的企業。”
也正是因為客戶需求的驅動,臺達的定位也發生了變化,實現了從機器人本體服務商到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轉變。
過去,臺達在切入客戶的時候采取的是單產品單工位突破,現在,由單工位到整線甚至整廠的突破成為企業的需求,依托于在自動化領域的全產品線布局,其在提供整廠解決方案中具備成本和服務優勢。
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整體需求,臺達在產品的布局上不斷推陳出新。2019年,臺達陸續推出多款 SCARA 機器人 DRS 系列和垂直多關節機器人 DRV 系列全新機種。
其中,SCARA 機器人DRS60/70/80LC 系列延續既有機種優異的重復精度、直覺式教學及可輕松導入產線使用等優勢,除了原先的400mm和600mm臂展可供選擇之外,臺達還分別往上和往下各延伸到500mm和700mm臂長的產品,最大負載也提升至 12kg;接下來,臺達將推出300mm臂長的產品,不斷豐富SCARA產品線。
而DRVA1L7/A4L7 系列最大工作半徑延伸至 1111mm 及 1411mm,提可搭配機場設備及移動平臺,組成“多機一手”工作站,應用于加工機械產業中。
此外,臺達還推出了將智能電批和控制系統整合在一起的鎖螺絲工作站,與需要外接控制器的智能電批采用被動式控制不同的是,臺達的鎖螺絲工作站是將智能電批的算法跟控制系統完全整合在一起,把被動控制變成了主動控制,在鎖螺絲的過程中,遇到鎖附不到位的問題就會自動報警。
目前,臺達的鎖螺絲工作站產品已經在內部通過了驗證,在林敬祐看來,臺達的鎖螺絲工作站產品自主率和完整度在國內可以說是比較好的,不管是操作面板還是鎖螺絲工作站與控制器的結合,這一整套方案都是由臺達自己獨家打造,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改動和定制化開發。
“2020年,臺達將會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繼續推出新的產品,包括SCARA和六軸機器人,SCARA 400mm臂展的今年推出了經濟款,明年還將會有不同的機型推出;我們要將市場切分地更細,下探或者向上延伸到更多的領域。”林敬祐表示。
軟硬兼施打造智能工廠
不同于傳統制造業以 “硬件打天下”,目前,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軟實力”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正是基于這種現實,臺達早在2013年就成立“臺達研究院”,致力于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應用與解決方案的開發與整合。
目前臺達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不僅包含伺服驅動器、智能傳感器、機器視覺、工業機器人、系統軟件、 網絡通訊設備等工業自動化產品,還可以憑借 SCADA設備監控系統,整合MES制造執行系統及自行研發的大數據分析平臺等信息化利器,提供完整的端對端 (End-to-End)解決方案, 協助行業客戶穩健地邁向智能制造。
今年,臺達更是開發出了DRASimuCAD 機器人模擬整合平臺。DRASimuCAD 平臺整合機器人路徑模擬及 3D CAD/CAM 功能,提供建模設計,內建完整應用資料庫,可直接導入工作站規劃使用,協助客戶輕松打造專屬的智能機器人工作站,實現虛實整合效益。
應用時,DRASimuCAD 平臺可自動產生加工路徑,搭配加工件的特征,方便機器人作業,同時預先模擬多臺機器人協同作業,避免互相干涉,大幅縮短機器人工作站設計規劃、調校時間,快速、簡單地導入產線自動化。
臺達工業化自動化產品布局全面,系統整合能力軟硬結合,能提供跨領域的解決方案;從生產設備到打造“數字化、可視化、高度整合的智能工廠”,涵蓋工廠設備、制程、產線與能耗管理,而由大數據驅動智能制造,對管理層面最大的影響就是效率優化,做到“擴產而不必擴廠”。
突圍路徑
過去以來,ABB、發那科、安川、庫卡這四大機器人巨頭獨霸中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但這一情況開始逆轉,國內企業在被外企“教育”了多年之后,開始用更大的勇氣和更快的創新速度追趕。
“外資品牌本身也有降本的壓力,再過幾年,一定是國產品牌的天下,關鍵是在于我們有沒有辦法完全替代國外品牌。”對于機器人的國產化,他也充滿了信心。
但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林敬祐認為,除了機器人產品本身要做到位之外,核心零部件性能的提升也很重要,因為機器人的應用不僅僅涉及到本體。“其實從應用倒推到機器人本體的性能,我們會發現,影響的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馬達、控制器等,而事實上,一些通用的核心零部件并不能很好地應用在機器人領域,企業還是要針對專門的應用開發適合的核心零部件產品,而這正是臺達的優勢所在。”
為了進一步推進機器人的應用,臺達為正在為提供給集成商和客戶更開放的軟件平臺而努力。“我們希望把所有的工藝包或者是智能包內嵌在系統中或者直接開放出一個系統,不管是打磨、拋光還是點膠,都有對應的工藝包進行對接。”
目前,不管是鎖螺絲工作站,還是3C行業的焊錫、涂膠等,臺達都有對應的工藝包,此外,針對視覺整合系統,臺達推出了特定的軟件將機械手臂和視覺相機整合在一起,可以同時操控視覺系統和機械手臂,其校正流程和操作界面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從1995年到現在,臺達這位行業老兵在智能制造的實踐中憑借著與客戶的深度碰撞以及對工業自動化的深入了解,不斷延展著臺達的品牌內涵,而現在,經歷了從單工位到整廠解決方案變化的臺達儼然已經實現了華麗的“蛻變”,新的征程也正開始。


臺達機器人模擬整合平臺DRASimuCAD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