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科力爾董事長聶鵬舉:加強對工業機器人 核心零部件產業扶持
2020-5-26 來源:-- 作者:-
全國人大代表、科力爾董事長聶鵬舉日前在接受上證報專訪時說,這次兩會他準備了8份建議,其中3份與產業相關,包括加強對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產業扶持、降低企業所得稅、設立“企業家日”增強企業家精神等。

“立足崗位作貢獻,服務社會顯擔當”是聶鵬舉作為人大代表的履職觀。在他看來,人大代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行業背景和專業知識,多調研、多思考,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傳遞老百姓的聲音。
工業機器人大有可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企業急需轉型升級。工業機器人將成為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重要途徑。”談起國內制造業現狀,聶鵬舉說道。
“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國內企業僅占30%左右的份額,主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70%左右中高端市場主要被庫卡、abb、法那科、安川等四大龍頭占據。”聶鵬舉坦言,與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人才與核心技術、中高端核心零部件嚴重受制于人等問題。
據他介紹,控制器(控制系統)、伺服系統(電機、驅動器、編碼器)和精密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中技術難度最大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三者占工業機器人成本的70%左右。
“核心人才與關鍵技術是制約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最大瓶頸。”聶鵬舉表示,這三大核心零部件投入高、周期長、見效慢,門檻比較高,一般的企業無法做大做強,在行業有知名度的多為上市公司。提升國產機器人研發與制造水平的關鍵,恰恰在于提升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技術與質量水平。
突破核心技術是“關鍵”
聶鵬舉關于國家對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產業扶持的建議,正是源于他帶領科力爾研發高性能伺服系統并實現突破的切身感受。
“建議國家重點支持及培育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產業標桿創新企業,推進產業朝中高端方向發展,使產品技術與質量水準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聶鵬舉在建議中寫道。
“研發高性能伺服系統最大的困難是組建研發團隊。”聶鵬舉說,對于科力爾而言,掌握各類機器人和精密設備核心“心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是一個充滿艱辛但沒有退路的選擇。科力爾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研發伺服電機,但由于伺服電機所配套的編碼器、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來自國外,很多地方受制于人。
2019年,聶鵬舉重新定位研發方向,確定研發最新一代集伺服電機、編碼器、驅動器于一體的高性能伺服系統。為此,聶鵬舉和人事部門想方設法引進了一批高素質研發人員,于當年5月正式組建了研發團隊,并投入巨資建設了國內頂尖的實驗室。
在此次全國兩會提交的建議中,聶鵬舉建議支持優勢企業核心創新人才開發及關鍵技術研發。如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合作培養定向高素質產業人才;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中心,瞄準國際前沿和產業發展實際,共同研發與攻關等。
在加大資金與政策扶持方面,他建議發揮資本市場的力量,如支持優勢企業、創投機構、科研院所等籌建創新基金或產業創投基金,鼓勵推動創新性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可以成立國家級行業協會及技術標準協會,加大軟硬件技術與應用的基礎與前瞻性研究。”聶鵬舉說。
建議設立“企業家日”
“‘工匠精神’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這一精神有新的內涵。”聶鵬舉建議將11月1日設立為“企業家日”,弘揚企業家精神。
在他看來,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精神和為民族品牌奮斗的精神;其次是對企業的擔當精神,在盈利基礎上為股東和員工提供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同時,要有執著精神,立足本業持續不斷努力奮斗;此外,當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要回饋社會。
“近幾年國家大力推行政府機構改革、簡政放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企業營商環境方面改善很多。”聶鵬舉認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精尖是中國企業發力的方向。
科力爾深耕電機行業研發和制造近30年,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智能家居類細分電機行業方面處于國內龍頭地位。但談及未來,聶鵬舉仍稱“剛起步”。
“在運動控制類電機行業,我們進入的時間不長,還處于快速增長發展階段。”聶鵬舉說。科力爾目前研發成功的新一代高性能伺服系統,性能方面已經達到日系、歐系企業水平,成功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高端市場的壟斷。
據他介紹,科力爾的電機產品已從智能家居領域,拓展應用到工業機器人、3D打印機、ATM機、智能安防、5G基站、3C智能手機等領域。企業內部也建立起了事業部制,采用“賽馬機制”不斷研發新產品。
(來源:上海證券報·兩會特別報道)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